建设宗旨
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强化新时代医学人文建设的战略部署,积极响应并推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人文学科体系、实践体系及话语体系,更好地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, 中山大学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——“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”。联合研究院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导向,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实施路径,实现“有组织科研” 的目标,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,促进“新文科”与“新医科”建设的协同发展。
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使命和基础
医学人文是探讨医学源流、医学价值、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。推动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研究,是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”的战略选择,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。推动医学人文交叉融合,是“新文科”“新医科”建设的必然要求,是融会科技人文、关照人类未来的重要探索。
2022 年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、教育部发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,同时发布了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,医学人文学科位列其中。中山大学人文学科底蕴深厚,百年学脉源远流长、大师云集,医科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,力量雄厚、人才辈出,10家附属医院分布在广州、珠海、深圳三座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城市。学校充分发挥文科与医科的传统优势,以联合研究院为载体,推进医学人文的以联组织科研”,为医学人文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。
2024年7月,中山大学顺势而为,成立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,以学校相关科研力量为基础,整合了14支研究团队,分别来自中山大学医学院、附属医院、哲学系、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、管理学院、传播与设计学院、历史系(珠海)、外国语学院、公共卫生学院、艺术学院等二级单位。未来,联合研究院将进一步与附属医院合作,建立解决医学实践中人文社会困境的交叉学科群,以创新、协同和跨学科为核心,推动医学与哲学、社会学、历史学、艺术等学科的深度交叉研究。各个研究中心和团队以其专业的研究能力和独特的技术优势,共同推进联合研究院的创新发展,打造立足华南、辐射全国的医学人文成果转化实践高地,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建设。
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建设任务
- 人才培养
作为综合性大学,中山大学能整合哲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等多学科资源,开设医学人文跨学科课程,将人文教育纳入医学教育体系,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,促进医学人文人才培养;
在附属医院建立医学人文教学实习基地,学生有条件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学习如何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实践,打造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“新文科”“新医科”建设样板。 - 师资队伍
重视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,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,鼓励教师从事医学人文研究和教学,促进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,为医学人文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 - 科学研究
在14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基础上,拓展并与附属医院联合组建新研究团队;
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,推动医学人文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;
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,促进该学科交叉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。 - 社会服务
通过附属医院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和培训项目,增强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服务质量,改善医患关系;
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,如公共讲座、媒体报道等,普及医学人文知识,提高公众对医疗人文关怀的认识;
为政府部门提供医学人文方面的政策建议,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,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。 - 国际合作
与国际知名学府、国际合作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为研究团队的师生提供权威的国际交流平台,共同推进我校医学人文研究的国际化水平;
通过主办或参与国际医学人文高水平会议,在国际舞台发声,展示联合研究院的建设成果,扩大国际影响力。